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 > 信息动态  > 热点资讯

3·15|以案说险:网络诈骗套路深,青少年防范要用心

发布时间:2025/3/13 12:20:05

为全面贯彻落实监管机构的统一要求和部署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,有效防范金融风险,新华保险辽宁分公司近日全面启动2025年“3· 15”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。

本次活动聚焦“维护权益”主题,以“保障金融权益,助力美好生活”为口号,推出“五好”系列举措,精心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系列活动,全力奏响新华保险辽宁分公司“3· 15”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进行曲。

活动期间,新华保险辽宁分公司持续发布“以案说险”消费风险提示,普及金融消费者八项权利,提醒消费者提高消费风险防范意识,帮助消费者远离非法“代理维权”、非法集资、金融诈骗等非法金融活动,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,欢迎广大消费者关注。

一、案例简介

小明是一名初中生,寒假期间,他使用爸爸的手机玩游戏时,收到了一条陌生短信,内容是“尊敬的用户,恭喜您获得我公司年中回馈抽奖活动一等奖,奖品为智能手机一部,请点击下方链接,进入活动页面领取奖品”。在好奇心的驱使下,小明点击了短信链接,进入了一个仿冒的活动页面,并按照页面要求,输入了爸爸的个人信息、家庭住址、银行账号及手机号。不久后,小明接到所谓的“客服”电话,称需要支付一定的“税费”才能安排发货。小明按照对方指示进行操作,并提供了银行验证码。很快,小明收到了银行扣款5万元的提示信息。小明大惊失色,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,于是向父亲承认了错误并讲述了事情经过。

二、案例分析

本案揭示了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所面临的诈骗风险。寒假期间,青少年有大量空闲时间,且网络活动频繁,成为不法分子的主要目标。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和防范意识薄弱,通过虚假抽奖活动实施诈骗。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第三十二条规定,国家、社会、学校和家庭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,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。

针对青少年的网络诈骗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:

1.目标明确:

不法分子专门针对青少年设计骗局,内容多为青少年感兴趣的抽奖、游戏、充值等。

2.手段多样:

除了短信诈骗,还包括网络钓鱼、虚假网站、社交平台等多种方式,诱导青少年点击链接或下载恶意软件。

3.防范意识薄弱:

青少年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较弱,容易在好奇心驱使下泄露敏感信息。

三、消费风险提示

新保侠在此提醒广大青少年群体:

1.保持警惕,不轻信诱人信息。

青少年在接到自称中奖或其他诱人的信息时,应保持冷静,不要轻信任何未验证的信息,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或提供个人信息。

2.提高防范意识,学习网络安全知识。

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,帮助他们了解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,提高防范意识。可以通过网络安全讲座、宣传手册等方式,让青少年了解网络世界的风险。

3.合理使用网络资源,避免个人信息泄露。

青少年在使用互联网时,应注意保护个人信息,不在陌生网站或不可信的链接中输入个人资料。家长应引导孩子使用正规的网络平台,并安装必要的安全软件进行防护。

4.及时核实信息来源,避免上当受骗。

遇到自称中奖或其他类似的信息,青少年应及时与家长沟通,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的真实性,不要单独行动。

5.关注网络行为,及时干预。

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,了解其日常的上网内容和活动。一旦发现可疑情况,应及时干预,防止孩子陷入网络诈骗的陷阱。

6.培养独立思考能力,提高判断力。

青少年应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,不盲从他人的言论和行为。在面对未知信息时,应学会独立分析和判断,提高对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。

联系电话:17704253062

主办单位:辽宁腾闻传媒有限公司

技术支持:纳森网络

Copyright  辽宁财经资讯网 版权所有

备案号:辽ICP备2021003726号-1

版权声明: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, 不得下载、转载或建立镜像等,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。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部分来源于公共网络或者素材网站,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,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,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,如未及时联系本站,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